植株有矮性和蔓性兩類,亦有高達15米以上的;經栽培后側根發達,莖秧直立,倒地后易生不定根。全株有軟毛,葉為單數羽狀復葉,互生;花為總狀或聚傘花序,腋外生,有花5~7朵,黃色。
漿果呈扁圓或圓形,多汁,種子扁平有毛茸,灰黃色。番茄喜溫,不耐寒冷和炎熱,生長適溫18~25℃,對光照長短反應不敏感。只要土壤肥沃,水肥充沛,陽光充足,就會生長旺盛產量很高。一般冬春于保護地育苗,春季栽培為主,現冬季已有溫室栽培。
關于番茄亦稱“狼桃”,緣于這樣的一個傳說:在古代的南美叢林里,有一種植物掛滿紅果,巫婆說有毒,是毒狼的,因此誰也不敢觸動一下,“狼桃”的名稱也就傳了開來。有位年輕姑娘因失戀心中郁結煩悶,不久又患了貧血癥,通宵惡夢不斷,頭昏眼花難忍。
姑娘有了輕生的念頭,這時,她想到了“狼桃”。一天,她狠心摘了幾只熟透的狼桃吃下去,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臨。誰知吃后非但未中毒,相反,喉干舌燥消失了,飯也吃得香了。在這之后,她每天都去“偷”摘“狼桃”,吃了一段時間后,她竟不再失眠了,貧血癥也逐漸好轉。但姑娘怕羞,不敢傳人,加上消息閉塞,長期以來人們仍不敢品嘗狼桃?!搅耍保甘兰o,法國一位畫家知情后,就到叢林去尋覓寫生,越畫越被這艷果誘惑,心里動了躍躍欲試的念頭,大膽吃了一只,不僅沒發生意外,反而嘗出了好滋味。
一位廚師獲此喜訊,將它烹制成菜肴,品嘗中賓客無不交口稱贊,“這哪一點像毒狼的果??!”“不是狼桃,是紅寶果,是生命果?!逼鋵?,我國自古就有番茄的種系,據考證,云南大理和西雙版納有一種野生“酸湯果”,因當地居民以此作湯而得名。果實雖小如豌豆,但食者都說味如番茄,這就是延綿數千年的野生番茄。無獨有偶,我國成都博物館研究人員,1983年在四川成都鳳凰山一座西漢墓室底層,從隨葬藤筒中發現一些未炭化的植物種子。為避免盛有種子的器具干裂,他們用濕布覆蓋其上,不料竟從中萌生出40多株嫩芽。經移植培育,這些幼苗長大并開花結果,這紅色棗形果實,經驗證確是番茄,其耐寒性和果實滋味都特別良好。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種植番茄了。目前,市場上大批量的番茄,說明番茄已經成為我國主要蔬菜之一,其多為引進的改良品種,是人們十分愛吃的舒心健胃果蔬。
還有一則關于西紅柿的趣事:1945年在西班牙的一個小鎮,一群朋友在吃午飯,爭議起二戰的事。爭論不分上下之時,有一人怒氣上升,竟抓起西紅柿大打出手,引發了一場“西紅柿大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在布尼奧爾這個地方,每年8月下旬要舉行一次“西紅柿節”。屆時,數千萬只西紅柿將在空中飛舞,數以千計的參加者在“大戰”中從頭至腳都沾滿西紅柿汁液,這是一種歡樂,這是一種陶醉,年年如此,樂此不疲。
作為食物的番茄果形誘人,色澤艷美,肉厚多汁,酸甜可口,營養十分豐富,不僅生食養人,也可烹飪成各種可口的菜肴,被人們稱為“果蔬兼用妙品”。在食品工業中,也將番茄加工成番茄汁、番茄醬、番茄罐頭等。西餐中的許多食譜都是以番茄作為主要原料配制的。如番茄肉凍、西班牙酸辣冷湯、意大利面菜、印度的番茄酸辣醬等等。番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蔬菜,除作為各種湯菜的主料外,還有人人皆知的西紅柿炒雞蛋,也有用番茄燒豆腐制成的美味菜肴,面餅等。
元人王偵所著《農書》曾提到“番茄”,番茄的食療功效早就引起歷代醫家的關注。祖國醫學家認為,番茄性微寒味甘酸,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消暑、涼血平肝、補腎利尿、祛濕降壓等功效。
現代營養學研究資料表明,每100克番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2克,糖類33克,鈣10毫克,磷22毫克,鐵03毫克,鉀163毫克,鈉5毫克,銅006毫克,鎂9毫克,鋅013毫克,硒015微克,胡蘿卜素025毫克,維生素 A92微克,維生素B103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維生素C19毫克,維生素E057毫克,維生素K4微克,維生素P700微克,葉酸22微克,泛酸017毫克,煙酸6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PP、番茄素、谷胱甘肽、蘋果酸、檸檬酸等。
番茄是典型的高鉀食品,每100克含鉀163毫克,而含鈉僅5毫克,K因子為326,大大超過降壓的有效界定值(即 K因子>10),因此,番茄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臨床實踐也表明,高血壓病以及眼底出血患者,每天早晨吃新鮮番茄1~2個,可收縮血管止血之效。番茄每100克食部含維生素C19毫克,與所含的維生素P(即蘆?。┏侍烊坏慕Y合狀態。研究人員發現,番茄因有抗壞血酸酶和有機酸的保護,不論鮮貯、烹飪,酸、堿、高熱都不易被破壞,不會損失太多,因此其吸收利用率較高,有軟化血管、保護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輕外周血管阻力、發揮降低血壓的作用。常吃番茄,對于防治壞血病、過敏性紫癜、感冒和促進傷口愈合都大有益處?,F代醫學研究還證實,番茄所含的一種特殊成分———番茄素,以及黃酮類物質等,有顯著的利尿、降壓、止血和助消化作用。因此,醫學專家們建議,高血壓病患者以及有血壓升高的人,宜經常食用番茄及番茄制品,正常人也應多吃些番茄,這樣,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番茄中的檸檬酸、蘋果酸和糖類,有促進消化作用,番茄素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同時也具有幫助消化的功能。西紅柿中含有胡蘿卜素,可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鈣化,還可以防治小兒佝僂病,夜盲癥和眼干燥癥。
番茄內含有一種谷胱甘肽的物質,這種物質在體內含量上升時,破壞體內的致癌因子,使癌癥發病率明顯下降。此外,這種物質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減少皮膚色素沉著,雀斑減少,起到美容作用。
番茄中所含的維生素B1有利于大腦發育,緩解腦細胞疲勞;維生素C,對肝臟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維生素PP,可保護皮膚健康,治療癩皮病,維持胃液的正常分泌。
據美國《全國癌癥研究所雜志》報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和哈佛大學醫院的醫學專家研究了許多調查報告后,發現番茄具有較強的防癌功效。他們說番茄對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的預防作用最為明顯,對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宮癌也有作用。越來越多的科學分析表明,多吃番茄可少患癌癥,無論生吃熟吃都有效。
番茄的防癌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番茄含有一種抗氧化劑———番茄素,具有降低癌癥發病率的作用。同時它還含有多種有益的化合物,它們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增強了番茄的防癌能力。
二是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A,還含有葉酸和鉀等營養成分。維生素C和維生素A有助于降低患癌的幾率。
三是番茄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可以通過相互作用產生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效果。
四是吃番茄醬和調味汁防癌效果會更好。美國著名醫師焦萬努奇在一份醫學雜志發表的報告指出,番茄通常用來制成加工食品,如意大利面醬、番茄醬和調味汁,由于這些均是濃縮食品,所含的番茄素成分比生番茄高得多,很具防癌作用。
【友情提示】
烹調時不要久煮。
燒煮時稍加醋就能破壞其中的有害物質番茄堿。
番茄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較好來源。熟透的紅番茄是青番茄的3~4倍。
未成熟的番茄含有大量的番茄堿,若在短時間內過量食用,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昏、流涎和全身乏力等中毒癥狀,故未成熟的番茄不宜生食。這種有毒物質的含量隨著番茄的不斷成熟逐漸降低,到成熟呈紅色時,就基本上消失了,再食用就無毒性反應。
番茄應當在室溫下貯存,放在冰箱里不僅會破壞其原有的風味,也會阻止番茄繼續成熟。
【特別關愛】
青色未熟的西紅柿不宜吃。
急性腸炎、菌痢及潰瘍活動期病人不宜食用。
中醫認為,番茄性寒,故脾胃虛弱、便溏腹瀉者不宜過量生食。
此外,不要空腹吃西紅柿,醫學專家認為,西紅柿除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及鎢、磷、鐵礦物質外,還含有大量的膠質、棉膠酚等有機化合物成分。這些物質在酸性條件下很容易產生化學反應,在胃中凝結成不溶解的團狀物,有的要堵塞胃腸道的出口,引起胃擴張。
生吃番茄一定要洗干凈,不要吃變質的番茄,以免皮上的蟲卵、病菌和農藥等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大便稀軟、腹痛者不宜多吃番茄。